最新数据与防控措施
北京市最新疫情数据通报
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数据,截至2023年11月15日24时,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6例,无症状感染者98例,合计新增感染者154例,这些病例分布在全市多个区域,其中朝阳区新增35例(确诊病例12例,无症状感染者23例),海淀区新增28例(确诊病例10例,无症状感染者18例),丰台区新增22例(确诊病例8例,无症状感染者14例),西城区新增15例(确诊病例6例,无症状感染者9例),东城区新增12例(确诊病例5例,无症状感染者7例),通州区新增10例(确诊病例4例,无症状感染者6例),昌平区新增9例(确诊病例3例,无症状感染者6例),大兴区新增8例(确诊病例3例,无症状感染者5例),石景山区新增7例(确诊病例2例,无症状感染者5例),顺义区新增5例(确诊病例2例,无症状感染者3例),房山区新增3例(确诊病例1例,无症状感染者2例)。
从感染来源分析,新增病例中社会面筛查发现42例,占比27.3%;隔离观察人员中发现112例,占比72.7%,年龄分布方面,0-17岁12例,18-59岁108例,60岁及以上34例,职业分布显示,学生15例,餐饮服务人员8例,快递外卖人员6例,医务人员4例,其他为社区居民。
重点区域疫情分析
朝阳区作为本轮疫情的重点区域,新增病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点位:望京街道新增9例(确诊病例3例,无症状感染者6例),其中望京西园三区出现家庭聚集性疫情,涉及5例;崔各庄乡新增7例(确诊病例2例,无症状感染者5例),与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关联;酒仙桥街道新增6例(确诊病例2例,无症状感染者4例),涉及一处建筑工地;东坝地区新增5例(确诊病例1例,无症状感染者4例),与一养老机构相关;其余8例分布在其他多个街乡。
海淀区新增28例中,中关村街道新增8例(确诊病例3例,无症状感染者5例),与一科技企业关联;学院路街道新增6例(确诊病例2例,无症状感染者4例),涉及高校学生及教职工;北太平庄街道新增5例(确诊病例2例,无症状感染者3例),与一商场相关;其余9例分布在万寿路街道、清河街道等地。
丰台区新增22例中,新发地市场周边区域新增12例(确诊病例4例,无症状感染者8例),显示市场从业人员及周边居民感染风险较高;方庄地区新增4例(确诊病例2例,无症状感染者2例),与一餐厅关联;其余6例分布在卢沟桥街道、丰台街道等地。
疫情溯源与传播链分析
经市疾控中心流调显示,本轮疫情存在多条传播链,主要传播链包括:
-
朝阳区望京聚集性疫情传播链:累计报告感染者32例,首例为11月3日发现的望京某公司职员,通过办公场所、餐厅、健身房等场所传播,涉及5个家庭和3个工作单位。
-
海淀区科技企业传播链:累计报告感染者28例,首例为11月5日发现的某科技企业员工,通过企业内部会议、食堂等场所传播,已波及3家关联企业和2所高校。
-
丰台区新发地市场传播链:累计报告感染者46例,首例为11月7日发现的市场从业人员,通过市场交易、物流配送等环节传播,已影响周边多个社区。
-
通州区学校传播链:累计报告感染者18例,首例为11月8日发现的某中学学生,通过校园和课外培训机构传播,涉及3所学校。
基因测序结果显示,本轮疫情病毒为奥密克戎BA.5.2变异株,与近期国内多起疫情病毒序列高度同源,提示存在多条输入途径。
疫情防控措施升级
针对当前疫情形势,北京市已采取以下防控措施:
-
风险区域划定:新增高风险区15个,涉及朝阳区望京街道、崔各庄乡,海淀区中关村街道、学院路街道,丰台区新发地市场周边等区域;新增中风险区22个,覆盖多个病例较多的街乡。
-
核酸检测安排:朝阳区、海淀区、丰台区、通州区11月16日-18日连续三天开展区域核酸筛查,预计检测量将达800万人次/日,全市设置常态化核酸采样点4568个,24小时采样点126个。
-
公共场所管理:全市餐饮机构暂停堂食,转为外卖服务;娱乐场所、健身房、培训机构等暂停营业;商场、超市限流50%;景区公园限流30%。
-
交通管控:朝阳区、海淀区部分地铁站点采取封闭措施,涉及10号线、13号线、15号线等8个站点;途经中高风险区的公交线路采取甩站或绕行措施。
-
学校防控:通州区、朝阳区、海淀区部分中小学转为线上教学,涉及86所学校、约12万名学生;高校实施封闭管理,减少人员流动。
-
医疗资源准备:全市定点医院床位增至5000张,方舱医院储备床位10000张;120急救电话增加调度席位至200个,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救治通道畅通。
市民健康提示
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:
-
主动报备:与病例活动轨迹有交集或接到健康宝弹窗提示的人员,立即向社区报备,配合落实防控措施,11月10日以来到访过朝阳区望京街道、海淀区中关村街道、丰台区新发地市场的人员,建议进行"三天两检"。
-
减少流动:提倡居家办公,减少不必要的外出,不聚餐、不聚会,确需外出的,务必做好个人防护,规范佩戴口罩,保持社交距离。
-
核酸检测:按照社区或单位安排,及时参加核酸检测,检测时保持安全距离,不交谈、不聚集,检测后立即离开。
-
健康监测: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健康状况,如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等11类症状,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,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
-
疫苗接种:符合条件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,全市设立疫苗接种点326个,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已达86.5%,仍有提升空间。
物资保障与民生服务
为保障疫情期间市民生活需求,北京市已采取以下措施:
-
生活物资供应:新发地市场日供应蔬菜1.8万吨、水果1.2万吨;主要连锁超市库存大米5200吨、面粉4800吨、食用油3600吨、猪肉1800吨、鸡蛋800吨,可满足市民日常需求。
-
价格监管: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巡查,11月以来已检查商超、市场等经营主体1.2万家次,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3起,维护市场秩序稳定。
-
配送服务:各电商平台增派配送人员,美团、饿了么等平台日均活跃骑手达8万名,确保生活物资及时配送,封控区实行"无接触配送",设立物资中转站56个。
-
医疗服务保障:全市互联网医院增至38家,提供在线问诊、药品配送服务,慢性病患者可一次性开具12周用量药品,减少就诊频次。
-
心理援助: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(010-82951332)24小时开放,各区也设立了心理服务热线,为市民提供心理支持。
疫情趋势研判与展望
根据专家分析,北京市当前疫情呈现多点散发与局部聚集并存的特点,主要特点包括:
-
传播速度快:基本再生数(R0)约为1.8,感染者平均每日可传染1.8人,高于前期疫情水平。
-
隐匿性强: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达63.6%,增加了早期发现和控制的难度。
-
涉及场景多:已波及写字楼、市场、学校、养老机构、工地等多种场所,防控复杂性增加。
预计未来一周是疫情防控关键期,若各项措施落实到位,疫情有望在11月下旬得到控制,市卫健委呼吁广大市民理解支持防控工作,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。
北京市将根据疫情发展动态调整防控策略,及时发布权威信息,回应社会关切,市民可通过"北京发布"微博微信、"健康北京"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获取最新疫情信息,不信谣、不传谣,共同维护良好的疫情防控氛围。